10月14日下午,《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新书发布会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主办,广州出版社有限公司、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承办。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许固令第一次全面自我剖析之作
《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展览于7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展,作为画展的重要延续,新书不仅收录了著名书画家许固令创作的脸谱画、花卉画等艺术精品,更是许固令第一次全面的自我剖析,是全面了解许固令艺术人生最为全面的一本书。
在现场,图书策划人、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赵利平与许固令一起,围绕艺术家的艺术启蒙及风格成型历程,结合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和传播价值、图书策划等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
赵利平以“靠谱不靠谱”的双重特质高度概括了许固令的脸谱画艺术。他指出,早年许固令曾耗时7年系统整理京剧、粤剧、潮剧等12个剧种的600余种脸谱,甚至自费走访过20余位老艺人,记录那些濒临失传的谱式。这种人类学式的田野调查,使得许固令早期作品如《钟馗出巡》《霸王别姬》等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谱式准确性。
而随着许固令在30多个国家与地区生活和创作后,放眼世界,他的画风开始出现了惊人的蝶变,表现出更多的心象与印象,追求的是挥洒自如、苍劲雄浑、意象万千的深邃境界。许固令将戏曲、书法、西方抽象艺术熔于一炉,既流露出当代的创作意识,又不失中国传统底色。那些看似“不靠谱”的变形脸谱,实则是将传统文化基因植入当代语境的成功实验与蝶变。赵利平表示,许固令的创作,既以其创作实践为当下艺术探索交出了一份独特的答卷,也为东方艺术的当代转型提供了借鉴与“靠谱”的路径。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回顾中国戏曲人物画坛,已有林风眠、关良、丁衍庸、韩羽等一批前辈大家在这条艺术路上探索。因而,从小热爱戏曲文化的许固令不止一次地陷入沉思,如果同样用书画来刻画戏剧人物的打斗场景,只会重复前辈,无法超越,更遑论找到属于自己的个性风格。那么,在这个领域,他是如何从前辈探索的背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面貌的?
《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一书正是以此为思考起点作为线索,层层深入、有条不紊地为读者找出答案。如果说关良笔下的戏曲人物以稚拙线条捕捉瞬间动态,强调“戏味”的纯粹性;丁衍庸则将西方野兽派的色彩与中国写意笔法结合,赋予角色强烈的表现力。那么,许固令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未停留于舞台表象的再现,而是将脸谱视为“人生如戏”的哲学载体。
许固令表示,从艺多年以来,曾出版过20多本著作,但是《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特别、对自身艺术解读最为全面的集大成之作。图书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分别用“名宿世家”“附中求学”“入戏求真”“域外游学”四个部分书写自己的出生与成长点滴,再以横向视角,用“生活哲学”“艺术观念”“书画同源”“艺术市场”“家庭教育”五个部分剖析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而特别策划的“许固令看许固令”“文艺界看许固令”,则尝试从多角度观察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全貌。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不止一面的图书设计
在现场,图书作者,新快报特刊编辑部副主任、记者梁志钦,和图书设计师洪卫,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陈列研究部副主任,“别开生面展”策展人吴冰丽,为观众详细梳理书中关键故事与艺术脉络。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梁志钦表示,借助“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展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举行的契机,他与许固令做了长达数月的访谈交流,深入剖析其艺术观念与人生态度。为了凸显许固令生动的人生与艺术的总结,在全书的编排上,每个章节均由对话组成;为了更好地让读者理解许固令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想法,他特别在对话之前撰写了开篇语,既作为每一节的概要,也是自己与许固令交谈后的真实感受,是写作者眼中的许固令先生。同时,每一章节用许固令“白轩灯下语”作为引子,让精彩的内容层层递进,娓娓道来。
梁志钦谈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到一位曾经读书“成绩一般”的学生,是如何通过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一步步走到国际舞台,成为著名艺术家的。而对于艺术青年来说,这本书全面地呈现了一个案例,要成为好的艺术家,要具备“守正求变”的精神内核,既要对自己的长处与优势有所了解,也要注意到在同类赛道上,如何扬长避短。
正因为许固令的艺术世界充满了多样性和创新性,因此,设计师洪卫在设计这本书时也是别出心裁——除了将艺术家的写生作品、花鸟画、山水画、脸谱画以及抽象画等进行分类编排外,全书更采用多种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纸张转换搭建起属于这本书独有的框架逻辑,然后再通过人工装订成册。这一打破常规的设计,使得图书与艺术家的风格相映成趣,俨然成为一份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作为“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展览的策展人,吴冰丽表示,许固令老师从1991年开始陆续给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赠送作品,截至目前已赠送了189件(套)作品,其中,本次展览展出的154件(套)作品全部慷慨捐赠,这不仅极大地支持艺博院的收藏事业,也将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艺术交流与文化推广。
而《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一书的出版,更使得展览臻至完美。她认为,展览开幕以来,通过数字光影多媒体空间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邀请戏剧名家进行跨界演出、举办艺术品鉴会、开启多场公教活动,以及本次新书出版等,多形式呈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成就,不仅广受群众欢迎,更为广州在融合创新展览上打造了新的标杆。
耳目一新的白字戏与粤剧“对对碰”
众所周知,许固令的家乡广东汕尾是戏剧之乡,当地稀有的戏曲如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等,从小就给了许固令很大的熏陶和影响。为了让更多观众能够直观看到许固令艺术表达的源泉之一,活动特意请来广东省海丰县白字戏艺术传承中心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吴佩锦和演员余荣贵,现场演绎白字戏《秦香莲之劝陈》中包拯劝说陈世美的选段,同时邀请广州红豆粤剧团的李霆辉演绎粤剧《包拯还砚》选段。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两位包公同台演出,展现出各自剧种的魅力,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同时也更加立体地映衬出许固令艺术中的传统元素——艺术家通过画笔将包公刚直不阿的精神凝聚在纸上,从而描绘出“净角”的独特魅力。
现场还举行了互赠仪式,由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和许固令一同向广州艺术博物院赠送100本新书。广州艺术博物院回赠纪念品以示感谢。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有现场观众表示,观看许固令的作品,让人感到既亲切熟悉,又活泼有新意,在不经意间就爱上了这些画作。通过今天的图书首发,让人能够通过文字的讲述,看到画家的内心,从而读懂画家的艺术成就,得到更多的启迪。
图书简介
《别开生面——许固令的艺术之旅》是一部全面梳理和展示当代艺术家许固令艺术成长经历的作品,主要讲述了许固令的艺术之路始于潮汕戏曲文化的熏陶,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的求学经历为他打开了专业艺术的大门,游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历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风格,让他对艺术、人生形成了新的感悟,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独属于当下”的艺术面貌。
书中收录了许固令最具代表性的戏剧脸谱画以及晚年的写意水墨画等,涵盖速写、水彩、中国画、油画等多元类型。该书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文化价值,同时彰显地域特色,展现岭南文化魅力。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从书函到封面再到内页,书的整体设计始终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展开,书函开启方式犹如打开一扇窗或是一扇门,那是艺术家许固令开启的艺术之旅。翻阅书籍给人以柔软的阅读体验,封面选用一款犹如皮肤质感的纸张暗合该书的主题,一张有质感的“面”纸。
内页的编排图文并茂,娓娓道来。设计师通过对内容的剖析后,用主动参与编辑的方式,将文本与图片进行合理地规划,并通过印刷的方式,纸张材料的转换搭建起属于该书籍独有的框架逻辑。
南方+ 苏韵桦 拍摄
文本与图片的编排围绕着中轴线展开,也成为了该书排版的网格框架,层级明朗,统一中寻求变化,让读者在阅读中感知这本情绪饱满的艺术家作品集。
南方+记者 周甫琦
摄影 苏韵桦
通讯员 穗宣
米牛配资-成都股票配资-配资网站炒股-股票配资官方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